《午夜圖書館》讀後心得
我們人常感到後悔的,往往不是”做過了什麼”,而是”沒有做什麼”。
就像當年錯過的戀情,因為沒有發生後續,所以給了萬千版的想像,比起真的繼續在一起後來分手來的更惆悵。這就是人的心理。
沒有發生的事永遠比發生的事,還要更容易感到後悔。

這本書在說什麼
作者Matt Haig,雖然是一位擅長描寫家庭生活黑暗面的英國作家,但是這本書,卻以黑暗開頭,過程和結局是充滿了溫暖和光明。
他也為兒童與青少年寫過多本精彩故事,作品《聖誕男孩》已被翻譯成40多國語言,也曾經協助《伯靈頓:熊愛趴趴走》電影團隊完成劇本。我沒看過他青少年類的作品,但是看過已經被英國演員班尼迪克‧康伯拜區的製片公司買下改編權的《時光邊緣的男人》,與閱讀這本書的經驗相似,在閱讀的同時,總是會停下來,思考他睿智的觀點,忍不住記下自己受到啟發後的省思。
有時間,我會想看看 《聖誕男孩》 和他青少年的作品。
這兩本書,如果以電影或影集腳本來看也不為過,充滿了電影的畫面和精彩的轉折。
故事是以一個自殺的35歲女人諾拉為主角,從她自殺時進到一個神祕的圖書館開始,諾拉的人生有許多的問題,包含:
1.(家人)父母失和,對自己期望太高,放棄游泳讓她們失望。
2.(事業/家人)有音樂天賦,跟哥哥組樂團,卻放棄唱片公司簽約機會,與哥哥失和。
3.(感情)跟前男友婚前她悔婚。
4.(友情)毀婚後,她也沒有勇敢地跟好友去澳洲,反而是躲在一家小小的樂器店當店員。
5.(責任)自己養的貓沒顧好,被車撞。
長久以來的問題與悔恨,加上一時接踵而來的不順,讓她決定結束自己的生命。但是圖書館裡的女士給了她選擇其他人生的機會,過程中,圖書館員用下棋來提醒她許多人生的道理。
–
每個人最想追求的就是幸福和成功的人生,作者要我們思考,你以為的幸福和成功是什麼?
–
一開始,諾拉選擇她以為會幸福的人生,發現不如預期的美好,她沒嫁的那個男人,一直都有看不起她夢想的問題,但是當時的自己沒有發現。
她嘗試繼續游泳的成功人生。卻發現即使當了成功人士,沒有讓爸爸失望,卻也是歷經低潮割腕,父親背叛母親,而不像原本人生中她陪伴了母親走最後一段路,這個人生中的母親,是孤零零去世的。
她才知道,沒有完全沒有悲傷的人生。她明白了:
每段人生都各有好壞之處。 人生有規律…像節拍一樣。當你困在人生中,很自然會去想,一定是因為自己這樣生活,才會面臨悲傷、慘劇、失敗和恐懼。你會誤以為不開心的事都只是活著的副產品,並非生活的一部分。但當我們明白,我們都無法逃避悲傷,一切便豁然開朗。悲傷本質上是快樂的一部分,兩者一體兩面,無法分割,當然,每次感受的程度和重量不同,但人生不可能永遠快樂。如果你這樣期待,只會讓你現在的人生感到更不快樂。
《午夜圖書館》主角,諾拉
–
學會更善待自己,試著接納每個事情的發展都是最”剛好”的安排
–
接著她來到有悔恨的人生,試著彌補錯誤。才發現不見得是她的錯。被車撞的貓已經罹患心肌症,本來就會死。
作者當然運用故事的手法彌補了作者的錯誤,但我們回想自己的人生,常常有許多的遺憾或懊悔,覺得”當年,如果我…,就好了”,”我應該更…”。當然,我們沒有這麼好的機會,可以去體會看看當年如果真的怎麼樣就好了之後的人生,但是作者用這故事試著讓我們明白,事情發生就是發生了,與其糾結在其中,不如更坦然面對。
–
當你走過越多的路,越能作出睿智的決定,所以不要害怕嘗試,怕的是找不到自己要的
–
接著她體驗了許多原本沒經歷人生,跟好友去澳洲、成為研究冰河的教授、在家鄉動物收容所工作等等,她的心境慢慢開始想活著,想體驗更多。圖書館員用棋局開導她:
棋局一開始沒什麼變化。但這只是佈陣的一種方式。下完前六步有九百萬種變化。下完前八步會有兩千八百八十億種變化。而且變化愈下愈多。下一盤西洋棋,可能性的數量比宇宙中可觀測的原子數量還多。所以棋盤會變的混亂難測,一盤棋中,沒有所謂正確的下法,而且變化無窮。棋如人生,一切的基礎便是可能性。每個希望、夢想、後悔以及生活的每一刻都是可能性。
《午夜圖書館》圖書館員
諾拉在故事中先是有了活下去的想法,原諒了自己,那些後悔的事,有些是必然的發展。並且體認到擁抱悲傷跟快樂就是一體的兩面。最重要的是給予自己更多的鼓勵和溫柔,試著去想像原本以為自己不配擁有的美好,去努力爭取。所以最後她回到原本的人生,開創屬於自己的人生。
她發現一切的癥結點:不是因為她的生活悲慘才試圖自殺,而是她說服自己,她無法逃脫悲慘的命運。
作者給我們關於人生,睿智的觀點:
1.”想”是個很有趣的文字,它同時代表缺乏。
所以在最後,諾拉在無字書上原本寫:我想活,書都沒有反應,直到她寫下:我活著。一切就起了反應。
這告訴我們,行動比想更重要。所以作者告訴我們:
生活永遠是一種行動。
2.不要侷限想像
當你去體驗的夠多,越能明白沒有所謂的完美,而到時,也能笑著接納不完美。
3.永遠不要小看微小事物的重要性
有點類似蝴蝶效應,在故事中,作者也想告訴我們,善意的重要。諾拉在原本人生中,感受到的善意,成為她最後一段她最想要的人生-一個有感受到被愛以及能愛人的人生。即使看起來沒交集的鄰居,有可能是自己救命的稻草。多釋出一些善意給孩子,用音樂引導他,能幫助他不走上墮落的路。
心得
看這本書時,剛好是介於2021年的結束和2022年的開始,新與舊的交接。
在這個時期,我們會做過去的回顧,並展望未來。積極的人檢討過去目標達成情況,訂定新的目標,但是大多數人的人,懊悔過去的目標又沒達成,甚至對未來目標動力缺缺。
看了這本書,剛好很有感,我們是不是對自己的期望過高了?這本書的作者告訴我們,生活就是活在其中,也許我們可以訂個比較容易達成的目標,更了解自己比高標準的目標重要。
然後,不要小看每個微小的事物,如同原子習慣,每天完成一點點、進步一點點,不是停在原地,就是前進。
這本書,暖暖的。似乎跟著諾拉一樣成長了。